<
m8n7小说网 > > 古代经营书肆日常 > 古代经营书肆日常 第73节
    “殿下?!”

    许久不见的田黍从承愿桥走下来,过来和他请安。

    卫竞看他竟然出现在这里,随口问一句:“怎么出宫了,有事?”

    田黍点点头:“一点小事,锦贵妃差我出宫问问太子殿下,对婚事有什么意见?”

    “婚事?”卫竞皱眉,“和谁?”

    “古家大小姐。”

    这是什么婚事?古方婕把秦东篱拉走,是因为这件事吗?

    卫竞心里一沉:“卫意什么态度?”

    田黍也不知道这话对不对,反正谁说的话谁负责,他基本原话转述:“太子殿下说——他不成亲,他要种地。”

    “哇!”卫竞也是很意外,很惊喜,都要给他鼓掌了,“不错子!”

    格局打开!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秦老板的因果律武器启动:

    碰我必吃牢饭。

    *

    闻鼓年轻人由于压力太大,都选择延长单身年龄——

    古方婕:不结婚,我要出海。

    卫意:不结婚,我要种地。

    谷姑娘:不结婚,我要打牌。

    王迸:不结婚,我要打架。

    陈辙:不结婚,挨打t_t……

    李周:不结婚,保持队形^o^

    秦东篱:不结婚,有对象,有x生活~

    卫竞:不结婚,有对象,有x生活~

    所有人:??!!!!

    第76章

    ◎都给老子学中文。◎

    对出海的各种争吵延续了两天之后,皇宫里出了一件大事,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。

    ——小吴妃生下一对双胞胎皇子。

    暮春出游踏青的队伍更多,这时候也是书肆忙碌的开始,已经上榜的东望州书生前来拜别这位对他们有恩的老板。

    “我等必定勤恳务公,一心为民,以报秦老板昔日赠书励学之恩情。”

    秦东篱送他们过了承愿桥:“诸位上任之地贫苦,如若需要在当地助学的话,便往东望州的书肆去信吧,京城我们也不会久留了。”

    几位书生大喜,连连应下。

    这些,都将成为他们日后晋升的政绩助力,也是秦东篱为他们做过的事,替他们指了一条明路——地方兴学,不要放弃一个想读书但读不起书的穷人。

    送走入仕的读书人,秦东篱和卫竞回去忙起了关于编辑排版的教程印刷,小吴妃生下皇子的消息也在这个时候送到自然书肆。

    春雨如泣如诉,淅淅沥沥,朦胧如烟,如同此刻卫竞的心境,连他自己也看不真切。

    卫竞微怔,随后点头:“好,知道了。”没再有过多的情绪,继续干着手里的活,没有印错一页纸。

    他不是最小的孩子了,现在他又多了两个……有血缘关系的亲戚。

    “不舒服?”秦东篱暖暖的手覆上他的额头。

    姑娘站在他面前,亭亭玉立,怀里抱着选好加工拼图的画卷。

    “没有。”卫竞视线上移,可以看到近处,她白瓷般手腕处挂着的细细两圈玛瑙金镯,金属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“不难过,也不必要高兴吧,也就那样。”

    已经放下,就不回头看了,前方还有好风景。

    秦东篱很欣慰:“少年,你成长了。”

    “谁是少年?”卫竞收拾好工具,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衣袍,绕道秦东篱身前,把她搂住,又开始脸蹭脸地怒声,“我现在是铁血男!人!!”

    “好,”秦东篱附和道,“牛逼。”

    “哼唧。”

    因为吴家又多了两个皇子当外甥,古方婕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,没有人再拿古、吴两家的实力均衡问题来纠缠不放。

    “明天我与你表哥要去勤政殿,商议出海一事,有新的消息回来第一时间告诉你。”秦东篱摸摸古方婕的头。

    古方婕瘪嘴:“好的。”

    .

    第二日散朝之后,天色青灰多云,无雨,空气中散着潮湿气味。

    刘镌到勤政殿外等候时,遇见了不用上朝的秦东篱和卫竞。

    “殿下,秦老板。”

    “刘大人,早。”

    玉阶之上,刘镌拱手,他穿着的就是秦东篱初次见他那日的旧衣衫,十分随性,越是单薄的衣衫,越是衬托他高大的骨架子。

    拥有这样的高个子,和三品高位,本应该是举手投足间,无形给人一种压迫,但刘镌没有,他更像一株千年的古榕,一座自远古便伫立此地的高山,像能够承载万物的大地,待人宽厚,谁都可以从他身边路过。

    秦东篱见过刘镌,才懂了为什么世说新语中会用山来赞美男子,除了外形刚健,更重要的是拥有大智慧,以及那一股坚持本我、虚怀若谷的精气神。

    “太史令。”秦东篱不是空手而来的,她为了今天的出海会议,准备了材料,“您要看看吗?”

    刘镌也对她手里的小册子好奇,点点头:“好啊!”

    桂三的徒弟上前来:“诸位可移步殿内等候。”

    勤政殿里有茶水点心,刘镌手捧秦东篱的企划看得津津有味,很快,又有身着官袍的一个人走进来。

    桂三的徒弟喊他“工部尚书”,秦东篱打量起这个精干的大叔,要是再胖一圈,和陈削是有几分相似的。

    “秦王殿下,秦老板,”陈辙对他们客气一拜,坐在了二人对面,“犬子在外,有劳二位照应了。”

    劝过数不清几次架了,他们确实有照应,卫竞也冲他点点头:“为了社会和谐,应该的。”

    陈辙:“殿下大德,下官佩服。”

    以前京中多流传秦王殿下不好的名声,似乎要将他比作一个妖怪,而不是人,现在中宫一倒,拨云见日,真相大白,秦王的名声不知从何时起,已经人人称赞,皆为好评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年轻一辈,不与中宫、齐家厮混的小辈,对秦王的印象最好。

    “陈尚书,你看看这个。”刘镌看到高兴的地方,拉一把坐在旁边的陈辙,“秦老板出书很厉害的,不知道你看过没有。”

    陈辙实话实说:“没有,但我知道自然书肆的桌游很厉害。”

    秦东篱:“……”

    有个死迷桌游但是不会玩只能找他来解的儿子,陈辙也算是自然书肆桌游的忠实玩家了。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到——”

    太子卫意进殿,身侧跟着司农寺卿谷厘,又过了一会儿,还陆陆续续来了几位和秦东篱没见过面的大官,以及兴文署的大人。

    勤政殿内,秦东篱是除了刘镌外,唯一不用穿官服的,卫竞和卫意一样,要换上符合太子、亲王身份的龙袍。

    大家围坐在一处,秦东篱环视众人,这几天从古方婕口中,已经清楚的了解了朝中各位大人的站位,皇帝今日请来的,都是支持出海的大臣,至于支不支持古方婕,那就另说了。

    “父皇还有要事处理,现在便由孤来主持本次召见诸位所议政事。”卫意现在是一个成熟的太子了,举手投足间比年前多了一份君主该有的气场。

    几位老臣捧道:“太子殿下请!”

    他们要商议的是,该组建一支什么性质的出海绥远军队?

    宰相须眉皆白,精神矍铄,中气十足,他的分量最大,也是第一个开口的:“我朝一向以德服人,以和为贵,老夫以为,最要紧的是一个和字。”

    “光有和也不可,”兵部尚书道,“强者为尊,先礼后兵,否则也不用训练海军了。”

    陈辙没有提出意见,反而抛出了一个问题:“这便是需要计较的,舰队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人,各方人数如何配比?”

    谷厘追补问题:“兵器、工具、粮食……仓库如何配备?”

    “不知秦王殿下,和秦老板,有何高见?”兴文署的大人发问。

    终于轮到秦东篱发言,她开口道:“不才,私以为最重要的,是传播大虞王朝的大国形象,刚刚诸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,所以,一个完整的大虞对外形象,应该是什么样的呢?既然要对外交流,我们要选什么出去交流才好?”

    随和的礼部尚书积极举手:“这个我有话要说!天子威仪……”

    剔除掉反对出海的官员之后,大家合坐一堂,讨论中不见了硝烟味。

    等皇帝来,他们已经暂定了主要任务——“以和为贵,文化交流,商品交换,确定凭证。”

    隐含任务——有绥必有靖,有兵戈往来,打的目的还是为了“和”。

    终极任务——彰显大虞王朝的大国形象。

    由兴文署和自然书肆,编辑、刊印大量流向海外的图文,以基础的语言诗歌、图画、历法、地图、工具书籍为主。

    “我朝幅员辽阔,已知历法计时需因地制宜,”刘镌起身,朝皇帝一拜,“臣愿请命出海,做这四方定位之人,绘宇内世界图,献与陛下。”

    在座诸位表现出不大赞同之意,皇帝亦是如此:“太史令乃我朝问天第一人,海上凶险非常……”

    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“太史令挑选几位弟子就好,大虞可不能没有您啊!”

    有了陛下发话,大家都纷纷发声劝说。

    刘镌浅笑:“小将军少年英雄,老刘愿做护星人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殿中群臣缄默,刘镌站古方婕,那古方婕出定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