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m8n7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美人记 > 第259节
    一提这个,因好些日子没吃,何老娘还真有些馋的慌,道,“甭说,多少人烙的饼煎的小鱼都没你做的味儿好,可是有什么诀窍?”

    庄太太笑,“有诀窍也不能跟老太太说哪,要是说了,给人学会,老太太再想这一口岂不是想不起我了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又一阵笑。

    庄太太与何老娘性子相投,连忙又问侯起何老娘过来一路上可辛苦可顺遂的话来,何老娘道,“家里大孙子要考秀才,原想着等他秀才试的结果出来我再过来,偏生兴哥儿等不得了,非要来他姐这里念书,这不,就来了。”

    庄太太奉承道,“您家的孙子,我虽没见过,也知道定是聪慧的了不得的。秀才试肯定问题不大,您等着听喜讯就是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呵呵笑,她自是盼着孙子出息的,只是考科举这事儿上,何老娘极有经验,断不能把话说得太满,何老娘道,“那孩子今年才十六,先下场积累些个经验,我也跟他说了些考试的技巧,让他试试吧,中了自然欢喜,中不了也没啥,他爹也是二十上才中了秀才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难得谦虚一回,却叫庄太太听了心下十分敬仰,庄太太含笑道,“我的老太太哟,二十上中秀才还晚呢,要是我家小子不要说二十上,就是三十上能中了秀才,我也得念佛。”想着,到底是书香人家的老太太,眼界委实不一般。说二十中秀才就是个很寻常的口吻,殊不知二十中秀才多难得哩。

    何老娘笑,“叫你家小子好生念书,秀才好中的。丫头她爹、她舅都是二十来岁中的秀才,阿念最早,阿念十二上就中了案首。”

    “诶!诶!诶!”庄太太一听就惊叹起来,因同何老娘比较熟了,遂打听起来,“以前不好说,现下说说倒无妨,我就是听说咱们县尊老爷是探花郎来着,老太太,可是真的?”

    何老娘笑呵呵地,一脸自豪,“自然是真的,阿念中探花那年十六岁。当时天街夸官,我们都去看了,所有的新科进士老爷们,一甲里状元、榜眼、探花骑着高头大马,鬓边簪花,其他的进士老爷走着,在帝都城朱雀大街上,那叫一个热闹,全城百姓都出来观仰。唉哟喂,那景象,那气派,我跟你说,能瞧一眼,这辈子都没白活!”

    庄太太听得入神,拍着大腿感叹道,“甭说一眼了,我能听您老说这么一耳朵,也没白活!”

    何老娘愈发被庄太太奉承的眉开眼笑,其实,庄太太倒也不全是奉承,庄太太的确是觉着大开眼界,回家还对自己婆婆庄老太太显摆了一回,庄老太太亦是感慨道,“江小县尊果然不愧是自帝都来的,是有大身份见过大世面的文曲星哩。”

    庄太太抓了把葵花籽来嗑,道,“我也这样说。要不说马阎两家是找死哩,那文曲星,都是天上神仙托生的,跟神仙做对,可不就是嫌命长么。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很是认同儿媳妇的这个说法,与儿媳道,“老大老二老三都大了,这会儿再用功怕是来不及,老四老五老六还小,正是念书的时候,好生叫他们念书,咱不求他们能考探花,要是将来能中个进士,也是你的福分哩。”

    庄太太道,“我也想哪,这不都把他们送书院去了。哎,这我也不识字,也不晓得他们功课如何?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想了想,道,“等你男人回来,问问他。”

    庄太太一摊手道,“他也不识字哩。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有些不高兴,拉长了脸道,“他虽不识字,人却比你有见识。”

    见婆婆不大乐,庄太太这才不说啥了。

    何子衿生辰宴一过,江仁带着余镖头等人要去趟北靖关,先时马财主的军粮生意,后因马家势败,这生意却是难得,阿念就给了江仁去做。这军粮生意好做,利也不小,只是江仁刚接手,前几趟必要自己亲去跑一跑路子的。

    江仁要去北靖关,江赢如今在沙河县也住了将将一个月,亦准备告辞了,倒可同行。她来这里就是为了看看弟弟适不适应沙河县的生活,如今看着弟弟简直是适应的了不得。江赢却是挂念家里,一则母亲江氏身子渐笨重,江赢很有些挂念;二则,江赢定亲的日子在六月,她也得回去略做些准备。

    何子衿还特意给江赢备了份定亲礼,笑道,“你不是个扭捏人,我这也不是打趣你,而是正经贺你的。咱们离得远,你定亲时我不一定赶得上,待亲事定了,成亲的日子给我个信儿,我必到的。”

    江赢谢过何子衿给的定亲礼,于成亲什么的话并不羞涩,点头应了。

    江赢说要走,纪大郎还是有些舍不得姐姐的,好在这里何姐姐、兴哥儿也很好相处,更有阿曦妹妹超级可爱,纪大郎很喜欢宣宣软软的阿曦妹妹,好吧,纪大郎对辈份不是很计较啦。故而,虽有些舍不得姐姐,纪大郎也没闹,反是很乖的叮嘱姐姐路上要注意身体不要累着,还把姐姐托给了江仁哥哥照顾一二。

    江仁笑眯眯的应了,江姑娘肯与他们同行,完全是照顾他们一行好不好。不说别人,军中上上下下还不是要看纪将军的脸色,江姑娘虽不是纪将军亲女,也是正经继女,江夫人又一向说得上话,他们与江姑娘同行,别个不说,以后军粮生意不知要顺遂多少。

    待送走了江赢江仁一行,阿念就要准备着一年的秀才试了,考秀才也要经县试、府试、院试三关,县试是第一关,因沙河县是大县,阿念身为县尊,就得同教谕训导准备出题考试的事了。

    阿念这里准备出题,阿冽那里预备着下场,因着阿冽今年要考秀才,何老娘虽不能在北昌府给宝贝孙子加油,还带着自家丫头片子分去城煌庙和沙河寺里给阿冽烧了两回香,盼阿冽秀才试顺顺利利的。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放心吧,有您写得那科举秘笈,一准儿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哪里放心的话,念叨道,“来前我叮嘱你娘给阿冽做件大红裤头,也不知她做没做?”

    “别的能忘,这还能忘?”

    何老娘想着儿媳妇沈氏素来是个靠得住了,不禁点点头,“只要按着我说的来,估计阿冽问题不大。”

    阿冽考秀才问题大不大不晓得,倒是几个小家伙之间的外交关系变得微妙起来,起因是这样的,因阿晔这小子素来有些心眼儿,自打会爬了就有的毛病,尿床之后必要悄不声的把他妹顶到尿床的地方,把尿床这事儿推他妹头上,他装乖宝宝。阿晔干这事儿有小一年了,从没被他妹抓到过,当然,这也侧面反应了,虽是龙凤胎,阿曦这神经也实在够粗。

    可如今不是四个小的在一个床上睡么,阿晔这事儿就露了馅,倒不是阿曦发现的,阿曦都被陷害这么久了,以前没发现,现在也不可能突然就敏感纤细起来。其实,阿晔夜里有动静,何子衿都会起来给他换干暖的被褥,如今他们不在父母身边儿的,何子衿就交待丫环警醒着些。结果,这事儿啊,是纪大郎阿珍发现的。阿珍是个正义感十足的孩子,半宿见阿晔爬起来跟睡得正香的阿曦换地方,就觉出不对来了。这小子机伶,支起身子一摸阿晔的被窝,当下嚎了出来,因为他摸了一把湿乎乎热乎乎的童子尿。

    可以说,阿珍真是赶上了趟热乎的。

    兴哥儿给阿珍嚎醒了,见阿珍跟丫环要水洗手,问清咋回事,遂揉揉眼睛故做一幅老成样儿道,“没事儿,童子尿,药材哩。”

    药材不药材的,阿珍洗手足洗了三遍,间或瞪阿晔一眼,说他,“你尿湿了床,怎么能叫曦妹妹去睡,那该多凉啊。”

    阿晔装梦游,“不叽道哟。”

    阿曦睡宝宝:zzzz~

    最后,丫环给阿晔换了干软的被褥,阿珍还是不放心阿晔的坏心眼儿,就让丫环把阿曦抱自己被窝这边睡了。阿晔气的直哼哼,把自己小被窝移到小舅舅身边,他以后只跟小舅舅好,才不理纪舅舅呢。

    纪舅舅也不缺他理,纪舅舅比较喜欢圆圆软软的小姑娘,人家跟阿曦好着呢,见天哄着阿曦玩儿,还教阿曦念书来着。阿曦这一向念书不大成的,跟着纪舅舅,竟学会了好几句千字文。更把阿晔气的够呛,妹妹是他的好不好,他跟妹妹打娘胎里就在一处了好不好!纪舅舅这是什么意思,要跟他抢妹妹么!于是,阿晔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危机。

    ☆、第340章 北昌行之二十八

    第340章

    说来阿念身为沙河县新任县太爷,还是头一年主持秀才试中的县试, 只是县试还没开始, 何子衿这里就宾客如云了,看那架式, 要说打听考题是不能够,但大家也是想跟她这位县尊太太搞好关系, 毕竟,倘第一关县试都过不了, 更甭提什么府试院试了。

    因着何老娘在这里, 这些人送东西都会多送一份,更甭提知道何老娘的孙子、县尊太太的娘家兄弟也要下场考秀才的事了, 这简直就是个天然的话引子啊, 诸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先奉承一番何老娘与何子衿, 就说起秀才试的话题来, 纷纷说各家有哪个孩子要下场什么的。何子衿连忙打住,“可千万别说了, 我知道你们家孩子都是有才学的,只是这考都没考哪,你们就先通名报姓的把孩子姓名交待给我,待得孩子中了, 倘有人知道你们先在我这里通了气儿,好不好的得说你们是走的关系哪。这话要说出去,对孩子不好。”

    听何子衿这话,要面子的则不好再说了, 有脸皮厚的就笑了,“诶,咱们都知道县尊老爷、县尊太太的性情,倘有人说那些话,那必是小人无疑。”什么走不走后门儿的,功名要紧啊。这不是家里没门路嘛,要是家里有门路,恨不能直接从秀才试到春闱,全都走关系帮孩子疏通下来,孩子可不是就好做官啦。

    何子衿笑,“何必给小人这个机会,书上都说,众口烁金,积毁销骨。你们要是担心孩子的考试,这县试的事我是真不懂,倒是相公和祖母曾写过一些应试的书,一人给你们一套,你们拿回家去看看,只当做个参考,有没有用的,也得看各人文章如何了。”

    诸人皆大是惊喜,如庄太太就直接同何老娘道,“唉哟,老太太,您真是有大学问的人哪。您还写过书哪!唉哟,老太太,我要是知道早去书铺子里买去了。”

    简主簿家的简太太也说,“老太太的见识自不必提的,您家书香门第,教养儿孙更是一等一的,您老写的书,一定得拜读啊。”

    杨乡绅家的杨太太亦道,“时常见进士老爷们著书立说的,老太太,您的学问不比进士老爷们差啊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听了满耳朵奉承,心下不知多么快活,脸上却还憋着,不肯多露出欢喜来,嘴上还假谦虚呢,“也就一般吧,不敢跟进士老爷们比,不过,阿念考进士,咱们丫头她爹考进士,都是我眼看着的。他们这一路科举,我也有些经验,故而写到书上,你们倘有愿意看的,看一看,要能有所助益,我这心血就没白费。”又说,“我们家小舅爷也是进士出身,现在帝都翰林院任官,还在国子监里给学生们讲学。国子监你们知道是哪儿不?”

    庄太太杨太太都不晓得,倒是简太太,不愧是举人娘子,今见庄太太杨太太俩大文盲搭不上何老娘的话,简太太十分有优越感的道,“我听说是帝都给学子们念书的地方,叫国子监来着。”

    “对,国子监里念书的可不是一般的学子,都要有举人功名,而且念书要念的好的,才能进国子监。我们小舅爷在那里当先生来着,还是皇帝老爷亲自点的名。说来,我们小舅爷讲学的本事更是一等一的好,他在帝都开的进士堂,就是给举人老爷们讲课,帮着人考春闱的,他那学识讲的,阖帝都都有名气的。”何老娘很是炫耀了一回自家有学问的亲戚,说来何家亲戚委实不多。但就这家里儿子进士,孙女婿进士,小舅爷进士,对了何老娘忘了炫耀女婿了,当得知何老娘连女婿都是进士时,这些太太奶奶们的目光就不只是奉承,更多的就是各种欣羡啊。

    庄太太回家就同婆婆庄老太太道,“何老太太真是一等一的有福之人,娘,您说,怎么人家就一家子都是进士哪。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没好气的想,问她,她怎么晓得,她要晓得,她一家子也都是进士了。不过,庄老太太还是板着脸教育儿媳道,“你以为进士是好考的,人家念书用功,有那根儿筋,要不怎么人家都是进士哪。你好生督促老四老五老六念书,咱家六个小子,能出息一个也行。”

    闻言,庄太太就把何子衿送她的两套书拿出来了,与婆婆道,“这是今儿县尊太太送我的秘诀,里头怎么念书,怎么科举,怎么教孩子,都在里头了。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连忙接了书,小心翼翼的捧到眼跟前看去,虽一个字都不认得,但闻着纸墨香,庄老太太一向严肃的脸上更加郑重,问儿媳,“你咋得的?”

    庄太太道,“今儿我们过去说起县试来着,县尊老太太、县尊太太送的。”然后,指着薄的□□,“这本是县尊老爷写的,县尊老爷十二上就是案首,十六上中探花,里头都是县尊老爷这些年念书的秘诀。另外这三本厚的是县尊老太太写的,是养孩子的秘诀,如何把孩子养成进士,诀窍都在这三本里头哪。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闻言将书捧的更高了,感慨道,“这可不是一般的书哪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么,要不我怎么一回家就拿给娘你看呢,我想着,待小四小五小六回家,叫他们认真读一读,让他们学一学念书的诀窍,我虽没见过书,也觉着,凡事都在一个开窍,念书也一样,开了这窍,以后就好念了。”庄太太如今日子较以前好过多了,起码现下家里大米白面都够吃了,偶尔还有人给送礼来着。庄太太与庄老太太商量,“咱家现下的日子,只要他们几个争气,我不置房子不置地,就供他们念书。”

    啪的一声,庄老太太很拍一下大*腿,第一次对儿媳妇的话产生的认同感,庄老太太点头,“这话是!”然后,庄老太太与庄太太道,“待晚上你男人回来,叫他到我这屋来,我有话交待与他!”

    庄太太应了。

    何子衿何老娘觉着赠书没啥,接受赠书的几家却是觉着东西金贵至极,倒比金珠玉宝更令他们欢喜。如庄家,还开了回家庭会议,制定了儿孙们的读书计划,用庄老太太的话说,“我算是看明白了,传家传家,传下多少金银珠宝,都不若叫孩子们多念些书的好。不求你们像江小县尊那般有出息,也得多念书多认字,不能再做睁眼瞎了。咱家,也得学着换一换门第。”决心不走武门,改换书香门第了。

    庄老太太还吩咐儿子,“把咱们门外头那石墩子给换了,不要带刀剑的了,换个刻书箱的。”

    前庄巡检,现庄典史道,“娘,那刻书箱的,得秀才相公家才能用哪。”这年头,门第门第,门上的讲究就多。如庄巡检这样的人家,算是最微末的小官家庭了,因庄典史算是武职,门外可以摆俩小石墩,但像那种威风八面的大石狮子、石麒麟之类是不能摆的。且因是武职,石墩上刻是刀剑,如人家秀才家里,外头石墩上刻的就是书箱了,以示书香门第。

    庄老太太听了不大乐,道,“还有人管这个?以前也没人管。”

    庄典史是个实在人,道,“咱家明明没有秀才,左邻右舍的,都是多少年的老街坊了,谁不知道谁啊。叫街坊们见咱家换石墩子,还不得笑话。”

    “笑话啥啊?换个石墩子,有啥好笑的?”庄老太太不大高兴。

    庄典史道,“换石墩子倒没啥,就是明明没念书人,非要换个刻书箱的石墩子,就好笑了。”把庄老太太气的,把儿子啐了出去。

    因过日子还得指望着大儿子,啐出去,还得叫回来,庄老太太是个有主意的,同儿子道,“你同邵举人熟,叫他在学里好生提点着咱们孩子些。”

    “这不用说,阿邵也会的。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满意的点点头,再吩咐儿媳妇庄太太一声,“你做那烙饼煎小鱼,给何家老太太送的时候,也给邵太太送些。”又说儿媳不机伶,“咱孩子就在书院念书,这话还用我嘱咐么。不必说你就该知道,得跟人家搞好关系,人家也能照顾着咱孩子些。”

    庄太太心说,她跟县尊太太、县尊老太太关系不知道有多好,倒是婆婆,就知道在家发号施令,门都懒得出,还在这里说话。不过,心里嘀咕几句,庄太太还是认真应了。

    庄老太太打发儿媳妇去厨下烧饭,私下又同儿子商量,“你跟你弟弟一个娘胎托生的,这书,不好咱自家私藏,你俩大侄儿也在书院念书,这书也给他们看一看,你说成不成?”

    庄典史道,“本就是给孩子们看的,我跟阿弟都不识字,侄儿们要看,只管过来看就是。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听这话,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结果,就因看书这事儿,庄家还暴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家族战争。

    具体如何,何老娘跟何子衿都不晓得,主要是,她们祖孙是听庄太太过来哭诉过,可毕竟是庄太太的一面之辞,毕竟有些偏颇,但庄太太显然是气的了不得,眼睛都哭肿了,同何老娘哭道,“您老人家和咱们县尊太太好意送我的书,我虽不认得字,对书本向来敬重,何况这是指点人读书上进的好书,我拿回家,恨不能一天上三柱香。婆婆说这书金贵,不叫我收着,我就放她老人家那里了。谁晓得,家里孩子们还没瞧见,就叫婆婆把书给送小叔子家去了。我待去要,我那弟媳只说孩子们还没看完,可那书也不只有一本,难不成四本都要叫她罢占着。我想跟老太太那书里学一学如何养孩子,都没处学去啦。”说着就掉下泪来。

    看庄太太哭的这样儿,何老娘连忙劝她,“不大个事儿,哪里值当一哭,我再送你一套就是。”

    庄太太拭泪道,“不是这个事儿,您不晓得,我们家老太太,实在是太偏心了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劝了庄太太半晌,最后庄太太走时,何老娘又送了她套新的,待得庄太太把书抱回家,直接锁到了箱子底,谁也不叫看见。且庄太太因此事恼了庄老太太,一连三天没去庄老太太屋里,庄老太太与儿子抱怨,庄典史其实也有些觉着老娘偏心眼儿,那么好几本书呢,二弟家要看,也不至于全都借走。庄典史只得应承着老娘,“她这几天日日去县尊太太那里奉承,约摸是累着,我说说她就是。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眼一横,“当我不晓得哪,她就是不乐意把书给你二弟妹看。”

    庄典史就说了,“那好几本呢,一人一本也够看,还能剩下两本给娘你收着。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这事儿办的本就有些不占理,故而,底气略有不足道,“她又不似你二弟妹认得字,你说说,她看什么书?”

    庄典史也是将将四十的人了,何况,还是县里典史,不是好糊弄的,庄典史道,“老大他们都认得字,她是说叫老大他们念给她听,她也好长长见识。不然以后去县尊太太那里说话,人家一问,这书她也没读过,岂不是叫县尊太太不高兴。”

    庄老太太听这话方无言了,不悦道,“行啦,明儿我要一本回来给她看。”

    庄典史得了她娘要把书要回来的话,这才去劝他媳妇。庄太太当初嫁给老庄家,就是因老庄家给的聘银多,那会儿庄典史就一寻常小伙子要去当兵,都以为一去不回呢,临当兵前娶个媳妇,很有些留下香火的意思,故而聘银多。谁晓得庄典史硬是有运道,非但从战场上活着回来,还在县里谋了个巡检的缺,今且做了典史,庄太太跟着他,日子越过越好。只是,因当初庄家给的聘银都被父母拿去给兄弟娶媳妇了,庄太太嫁妆有限,故百,庄太太在庄家一直有些抬不起头来。庄典史哄媳妇,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,听丈夫说了几句把书给她要回一本的话,庄太太更是气大,冷笑,“那都是我的,要一本回来算啥!要就全要回来!怎么,以为我不识字就不能看书了!我还就从今天要学认字了!她不就是个老秀才家的闺女么,秀才算个屁,人家县尊太太是进士老爷家的闺女,待我也是和和气气的!”因为跟县尊太太、县尊老太太关系搞得好,庄太太在婆家的腰杆子越发硬了起来。

    庄典史道,“差不多就行啦,你还要怎么着!”

    “不怎么着,她不是想叫我引荐她给县尊太太认识么,叫她做梦去吧!我把她抢我书的事儿都跟县尊太太说了!”庄太太恶狠狠道。

    庄典史一听这话就急了,瞪了眼道,“上牙磕着下牙的事儿,你怎地还到处乱说!”

    “多少年我都是挨磕的,哪天我磕她一下,我就不乱说了!”庄太太见丈夫瞪眼,道,“你瞪什么眼,儿子我给你们老庄家生了六个,咱老大眼瞅十八要说媳妇了,怎么,你还要打我不成!”

    庄太太道,“你碰我一下,明儿我就去衙门击鼓喊冤,看你怕不怕丢人!”

    庄典史拳头有些痒,但因媳妇近来的确跟县尊太太的外交工作做的不错,他叹口气,坐床边道,“我知道你委屈,可这不是一家子么。”

    庄太太眼圈儿一红,含泪道,“要是别个,我忍也就忍了,让也就让了,这是别个事儿么。我没念过书,也没见识,人也不机伶,可我也盼着咱家孩子有出息,以后别像咱这样过活。凭什么我得的好书,她就全都拿走了,你啥事儿都让,你就不想想,这关系到咱们子子孙孙的大事哩。”

    庄典史叹口气,握住媳妇的手,入手粗糙的很,想着媳妇跟他这些年,实在也没享过什么福,庄典史也就心软了,道,“我再跟县太爷要一套,你搁咱自己屋,慢慢看,如何?”

    庄太太瞪丈夫一眼,“等你,黄花菜都凉了,县尊老太太、太太都是和气人,又给了我一套。”

    庄典史笑,“看来你果然有面子哩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。”庄太太也笑了,道,“难得县尊老太太这般有学问的人,待人那般宽厚,我们很能说到一处去。县尊太太也好,我想着,前儿不是得了些细布么,我做两双鞋给县尊太太家的小姑娘、小爷们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