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m8n7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美人记 > 第112节
    沈氏笑,“肘子是你爱吃的。”她闺女爱吃鱼,丈夫倒是不挑。

    何老娘对孙子是百依百顺型,见孙子想吃,且即将有大笔银子入账,何老娘心情大好,立刻道,“不就是肘子么,咱家又不是吃不起,叫周婆子买一对来,明儿炖一个咱们吃。我算着,这两天也就该回来了,另一个等他们父女回来再吃。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买一个现吃就好,再买两尾活鱼养着,养两日没了土腥味儿,正好儿他们也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如今不大管这些琐事了,听沈氏这样说,鱼总比肘子便宜,何老娘笑,“这也好。”

    过一时,三姑娘自绣坊回家,碗豆手里还提着一兜子螃蟹,三姑娘笑,“转眼就是重阳,这是绣坊发的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道,“我说怎么回来晚了,唉哟,这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儿出来,你李大娘怎地这般大方了?”

    三姑娘笑,其实人家李大娘从来不抠儿的好不好,便是三姑娘做绣娘时,逢年过节也有些东西发,只是比不得现在发的东西好罢了。三姑娘并不辩驳,笑道,“这东西放一夜,明儿个就瘦了,倒不如晚上蒸来吃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不喜欢吃螃蟹,觉着太琐碎,念叨一回,“丫头片子也不回来,她倒喜欢吃这硬壳子东西。”

    沈氏也爱这一口,只是如今有身孕,不敢吃。阿冽瞧着螃蟹叹气,“要是姐姐在,叫姐姐剔了蟹肉蒸包子才好。”阿冽嫌蟹肉难剔,亦不大吃这个。

    唯三姑娘阿念默然一笑,这两位都有一流的吃蟹技巧。

    一家子漫无边际的说着话,螃蟹还没蒸好,就听外头小麦一声欢喜非常的高呼,“大爷大姑娘回来啦!”

    何老娘刚起身要出去接,何恭已带着何子衿进屋来,何老娘欢喜的就甭提了,只是还没等她老人家表示下对儿孙的牵挂,阿念阿冽已腿快的跑上前,阿念拉着他家子衿姐姐的手,十分心疼,“姐姐果然瘦了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翻个白眼,一屁股坐了回去,先瞧过儿子,又细看她家丫头片子,嘟囔,“就你眼神好,哪里瘦了,跟走前一个样。”

    何恭何子衿父女两个给何老娘请了安,沈氏三姑娘也过来了,沈氏仔细后打量着丈夫女儿,拉了女儿到跟前,看闺女笑嘻嘻的样子,也放下心来,笑,“刚刚还念叨你们呢,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了。”

    余嬷嬷捧上茶,何恭接了一盏,何子衿也渴了,笑饮了半盏,道,“这会儿天短,赶不了多少路天就黑了。我跟爹爹昨天一大早就往回赶,还走了两天。”

    三姑娘见何老娘眼神儿一直往何子衿这儿瞟,笑道,“姑祖母可是惦记妹妹,刚还说买肘子回来给妹妹预备着呢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咳一声,移开眼,“我那是买回来给我乖孙吃的,哪个想丫头片子?”养了一家子话痨,个个都争着跟她家丫头片子说话,难道就不知道让她老人家一个先么!何老娘颇为有一屋子没眼力的儿孙烦恼!

    沈氏对闺女以笑示意,三姑娘拉何子衿坐何老娘身边儿,何子衿搂着何老娘啾啾亲两下,笑,“祖母,你不想我,我可想你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连忙擦脸,嘴咧成个瓢,还道,“唉呀,真是疯了,越大越不像话。”摸摸她家丫头片子的小手,再摸摸小脸儿,笑眯眯问,“脸有些凉,是不是冷了?饿不饿?今天你三姐姐绣坊里发了螃蟹,我叫厨房蒸上了,你不是最爱吃那东西么。”真有口福,一回来就赶个正着。何老娘很是关怀了自家丫头片子一阵,刚想问问斗菊会上的收成,就听阿冽道,“阿文哥,你什么时候来的?”

    胡文郁闷,“我跟何叔表妹一道进来的,难不成你现在才看见我?”怪道这半日没人理他,只他家三妹妹送了他几个安抚的小眼神儿。想他胡公子素来也是颇具光芒的人,怎知今日竟自发隐形了。

    阿冽哈哈大笑,“没注意没注意。”跳过去给胡文倒茶吃,胡文不过玩笑一句,笑拦了他,“阿冽不用忙,我不渴。我是在外头看见何叔表妹坐着的马车,知道他们回来,过来一道蹭饭的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今日欢喜,笑对余嬷嬷道,“咱家那好酒烫上一壶。”

    胡文跟何恭打听,“何叔这一路还顺利吧?我在外头听说这回是芙蓉坊得了头筹,芙蓉坊可不就是来找过表妹的大商家么,说王爷都夸表妹这花儿养的好呢。”

    何恭笑,“不是王爷,是小王爷,听说是代蜀王就藩,我也没见着。不过,我们到州府那日,正赶上小王爷就藩,那仪仗气派的很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嘴快的说,“比上次天使来咱们县可气派多了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深觉不可思议,“比那个还气派!”唉呀,那得是多气派呀,想像不出来啦~

    大家就开始懂不懂的说起小王爷来。

    一时,何恭何子衿都各回房去洗漱了,沈氏与何恭回了主院,何子衿去自己屋,阿念也跟了去,一面巴啦巴啦的跟他家子衿姐姐说话,“等过两年,我陪子衿姐姐一道去州府,你一走,我很不放心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看她屋里收拾的颇是干净,几盆菊花开的也好,随口道,“有什么不放心的,又不是出远门。”

    阿念道,“就是不放心呗。”他也说不上有什么不放心,不过就是觉着自己陪子衿姐姐更好。话说这个结论也不知阿念是如何得出来的。

    丸子送来温水,何子衿洗过手脸,夸丸子,“屋子收拾的好,花儿也没忘了替我照顾。”

    丸子笑,“屋子是我收拾的,花儿都是念少爷在打理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摸摸阿念的头,阿念有些不乐意的拉下他家子衿姐姐的手道,“拉手就行了。”摸头什么的,好像在对着小孩子。想了想,阿念道,“摸脸也成。”

    老鬼都要替阿念脸红一下,这是上赶着要人家姑娘占他便宜么?何子衿笑眯眯地摸摸阿念的脸,感叹,“越来越俊啦。”

    阿念很认真地表示,“子衿姐姐才叫俊呢。”在他心里,他家子衿姐姐是第一俊,他勉强算第二俊。

    何子衿笑,“这叫弟弟眼里出西施么?”

    阿念想到这话原句,不禁小小羞窘,唉呀,子衿姐姐不会是看上我了吧?要是子衿姐姐真看上我了,可怎么办呀?子衿姐姐对我这么好,她要看上我,我要不要从了她呀?阿念胡思乱想的烦恼着,一拉子衿姐姐的手,“该去吃饭了。”

    何家人口少,亦不似大户人家规矩繁琐,吃饭素来是团团坐一桌的。今朝何恭何子衿回家,又有胡文上门,不必吩咐周婆子也多烧了几样好菜,算是接风洗尘酒啦。

    因是吃螃蟹,何子衿也喝了两盏黄酒,她其实酒量不错,只是有个毛病,一喝酒就犯困,待用过晚饭,胡文起身告辞。何子衿就开始打呵欠,沈氏笑,“赶了两天路,也累了,先去睡吧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很是惦记斗菊会上的收成问题,早想问的,只是先前碍于胡文在畔不好问,如今见丫头片子都困的眼睛发直,儿子面上亦有倦色,便打发各人自去歇了,心下自我安慰,反正银子又不会长腿跑掉。阿冽走前又去瞧了他家子衿姐姐一回,啰哩啰嗦的吩咐丸子备好夜里喝的水,才走了。

    何老娘心下琢磨着置地的事,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的睡去,第二日天还没亮就精神奕奕的起了,何子衿反是起的有些迟。何老娘暗道,这丫头不会是不想交银子吧?

    何子衿交银子交得挺俐落,不过,按去岁规矩,只给了何老娘一半,另一半给她娘,何老娘倒也没说啥,欢欢喜喜的点过银票后道,“放心吧,我着人打听好了,都是上等好田,地契也写你的名儿。”省得丫头乱花。

    何子衿这个倒不担心,只是在去她爹书房瞧绿菊后,何子衿险把银票再抢回来,她孝敬她爹的两盆绿菊,竟然不见了!换了两盆红灿灿的墨荷!何子衿一问才知道,斗菊会后有人来家里买菊花,出价太高,何老娘趁父女两个不在家,沈氏又不好与她争执这个,何老娘便做主把两盆绿菊给卖了!

    何子衿找何老娘说理,“我是特意孝敬我爹的!”

    何老娘道,“咱家花儿有的是,你有孝心就是了,你爹不挑这个,我倒觉着红的好,多喜庆。”

    何恭素来好脾气,担心祖孙两个为这个争执,笑呵呵地,“是啊,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哼哼两声,气鼓鼓的不爽~何老娘道,“我这也是没法子,赵财主非要买,说要孝敬宫里娘娘的,你说,咱家敢不卖么?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你听他瞎吹牛,咱家到帝都路上得走一个月,他现在买了花儿,能重阳前送到?难不成叫他家娘娘重阳后再赏菊花?”

    “唉,这么较真干嘛,有这冤大头想买,就叫他买呗。这东西不当吃不当喝的,卖了银子,还能多给你置几亩地。”何老娘还有些后悔何子衿送朝云道长那两盆绿菊呢,早知道这花儿今年更值钱,断不能让丫头片子拿这金贵玩意儿送人的。

    银票到手,何老娘也就不理何子衿了,反正花儿她都卖了,爱气就气呗。何老娘转身同沈氏商量起置地的事儿来。

    ☆、第163章 真值

    何子衿一回家,家里便热闹了。因是节下,重阳节礼什么的阿念阿冽已经利用课余时间送的差不多了,何恭既回来了,还得去走动一下亲戚族人家。何子衿就在家里发一发各人的礼物,何老娘继去岁的俩大金镯后,得了一对鹊登梅的金钗。何老娘一见金子就有些控制不住的两眼放光,金簪她是有的,不过就是一圆头簪,无甚花样,自比不得何子衿买的这对精巧。何老娘笑呵呵的责怪,“又乱花钱,叫你爹跟你去,是去错了,我看他也管不了你。等下回我跟你去!”手上却是爱不释手的看了好几遍,道,“这鹊登梅的样式,以前见卖花样子的卖过,金钗我还是头一回见。”何家说来也是小富之家,何老娘银首饰是有几样的,金的就有限了,如今瞧着实在欢喜,又实在心疼,道,“这得顶好几亩田了吧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你偷着卖我爹的花儿,得多少亩地?”

    “不过日子的丫头,那还不是给你置的。”何老娘有一样好处,她是个分明的人,何子衿赚的银子,置的是就是何子衿的。老太太欢欢喜喜的把金钗收了,对何子衿道,“以后别往回买衣裳料子了,家里又有衣裳穿,买那些也是放着,有了银子,不如多置几亩地。”也不知怎么这般臭美脾气,只要出门定要买许多料子回来。当然,料子都是好料子,何老娘自己瞧着也喜欢,只是,她老人家舍不得。

    何子衿想,这老太太对土地得有多深的感情哪。其实,在这年头,置地也是不错投资,何子衿笑,“衣料又放不坏,祖母嫌料子多,我正打算做个十身八身呢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一听险些炸了,瞪大眼睛,捂着心口道,“你干脆啃了我的骨头算了,十身八身!日子还过不过了!”

    何子衿笑,“要不,咱俩先一人做一身新的?”

    “等年下再做。”何老娘早有计划,她自认不是那种抠儿人,这些年日子越发好,过年啥的,做件新衣倒不是不可以。

    何子衿笑嘻嘻地,“祖母不做,我做两身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立刻道,“美不死你,谁说我不做的!”

    “那咱俩一人一身。”何子衿说着就把这事儿定了,又跟沈氏道,“娘,你跟三姐姐也裁身新的,不然,别人得说祖母光顾着自己穿新衣,只给媳妇穿旧的。”瞅着何老娘道,“万一叫人以为祖母你刻薄娘家侄孙女也不好,是不是?”

    何子衿上前,将一对金灿灿的崭新金钗给何老娘插头上,余嬷嬷立刻奉上靶镜。何老娘瞧着镜子,哪里还气得起来,笑骂,“哪天闲了,我非撕了你这张嘴。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这一回来就疯疯颠颠的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对镜臭美了一回,笑,“算了算了,一人一身新的,反正入冬也没什么事,做做针线也好。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我倒不用做,这么大着肚子,穿以前的衣裳就成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倒是很满意沈氏的懂事,是啊,做媳妇的,可不就得这样,吃在后干在前,更不能闹吃闹穿,得知道节俭,才是过日子的好手。不过,因先前何子衿说她“光顾着自己穿新衣,只给媳妇穿旧的”,何老娘粉儿大方的对沈氏道,“现在不做,料子也给你,等生了再做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沈氏笑应一声是,奉承何老娘,“我出门见后邻柱儿嫂子,春夏秋冬的就是那身靛蓝衣裳,都洗的发白了,母亲总给我好料子,我存着,以后给子衿攒着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给沈氏拍得舒畅,又听沈氏说存着料子给她家丫头片子,何老娘笑眯眯的满意至极,心下舒泰的夸沈氏,“这才是咱家的家风。”叹气,指着何子衿道,“也不知这丫头像谁,成日间大手大脚的。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她自小跟着母亲,自是像母亲的。就如同母亲有了好东西总是给我,这丫头手里有了银子就要给家里置些东西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给沈氏这*汤灌的只会咧着嘴笑了,尤其现在何子衿在碧水县很有些名声,也算小有出息,何老娘嘴上不说,心里是粉儿得意粉儿得意的,早认定丫头片子是像自己才这般能干。如今能得到丫头片子娘的承认,自是再好不过。

    祖孙三个说了些做衣裳的话,又拟定了重阳的菜单,何子衿道,“怎么学里还没放假呢?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今天再上一天就放假了,重阳又不是什么大节,放三天也够了。”学费要那些银子,要沈氏说,一天不放才够本儿呢。

    何老娘接过余嬷嬷送上的茶,直接说出了沈氏的心声,“一年三十两的束脩,亏得咱家祖上还有些田产,不然寻常人家哪里上得起!这学里也是,放什么假,放一天咱就白交一天的银子。要我说,一天都不用放!”

    何子衿:……

    要不说何老娘沈氏这对婆媳,说来还真有些婆媳缘法哩~

    何子衿回来后的第三天,重阳节的正日子,陈姑丈与陈大郎才回了碧水县。所以说,当财主也不容易啊,大过节的也不得歇。

    陈姑丈洗漱后略略同陈姑妈说了些宁家的事,陈姑妈道,“这回我没去,倒是恭儿知道我惦记着,过来跟我说咱们阿囡都好。子衿还见着阿囡了。”

    陈姑丈笑,“这倒是,节下事多,我去了也没空见一见阿囡。”

    大节下的,陈姑妈心下一叹,没再多说。她每次见着何子衿何冽姐弟都会想自己闺女,倘不是这老狗贪图富贵,闺女如今也儿女成群了。

    何家一大家子团团围坐,自进了九月何老娘这屋里的盆栽投设就换了菊花,此时屋里花香饭菜香混合,何老娘笑呵呵看着儿子给自己斟酒,笑,“你爹以前就说,螃蟹性寒,吃螃蟹就是得喝些黄酒才好。”

    阿念给他家子衿姐姐倒了一盏,何子衿笑着逗他,“阿念,来,咱俩先干一杯。”

    阿念立刻来了精神,知道他家子衿姐姐酒量不咋地,很体贴地举杯,“我干了,姐姐随意。”

    阿冽在一畔叫,“唉呀,我们还没喝呢,你俩倒先喝起来了!”

    何老娘笑眯眯地,“阿冽也喝点,这酒不醉人。”

    阿冽闹着跟阿念干了一个,大家就笑哄哄的开始吃螃蟹了。唯沈氏不敢吃,夹了一片酸菜鱼,很觉开胃。何子衿道,“娘,你现在还是爱吃酸哪?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这也没准儿,昨儿你烧的红焖羊肉,我吃着也好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道,“多吃酸的好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酸儿辣女,这酸菜鱼又酸又辣,娘你爱吃酸菜鱼,说不定是龙凤胎。”

    这话何老娘爱听,何老娘笨笨的掰开个蟹壳,顾不得吃螃蟹,连声道,“说的对说的对,咱家就不嫌孩子多。”她老人家当然是盼孙子啦,不过,已经有了长孙,何老娘盼孙子的心情就不那么迫切啦。何况,事实证明,她养孙女一样养的很好。所以,要是儿媳妇再给她生个孙女,她也不嫌弃啦~当然,龙凤胎最好!

    三姑娘剔出一碟子蟹黄蟹肉给何老娘放跟前,何老娘认真觉着,生个孙女是不赖。

    因为三姑娘明年就要出嫁,往时都是沈氏坐何老娘右下首,这次就让三姑娘坐的。三姑娘是极会照顾人,这次螃蟹宴后,何老娘都说,“以前你们说螃蟹好吃,我也没觉着好吃在哪儿,就一硬壳子,还怪贵的,不如称二斤羊肉划算,这回才觉出滋味儿来。”

    何恭笑,“娘喜欢,明儿个再买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想了想,又觉着太奢靡,何恭笑,“螃蟹是节气东西,也就吃这几天,说来不比羊肉贵。”

    儿子这样说了,何老娘道,“也成。”她老人家还很有想法,“买几个蒸了吃,剩下的叫丫头做蟹黄包子,也好吃。叫阿冽阿念上学带几个,也方便带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笑,“等过几天,做一回酱螃蟹,配米饭最好。”

    “螃蟹还能酱了吃?”何老娘就知道蒸一蒸醮姜醋,还有,蒸蟹黄包也不赖,酱着吃就不知道了。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当然能啦,咱家秋油做的好,酱起来才好吃。还有人喜欢吃醉蟹,我觉着酱螃蟹最好,下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