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m8n7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美人记 > 第104节
    “婶婶说的是。”胡文道,“我虽不才,自认为也算比上不足,比下也有余。婶婶觉着我还成,那我就放心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男孩子,以后只要有本事,出身不算什么。老话说的好,英雄不论出处。”沈氏轻叹,“我呀,也不担心你们。”

    胡文顺势问,“看婶婶是担心姐妹们?”

    沈氏道,“可不是么。我自认我家丫头不差什么,琴棋书画不敢说,可字也识得,账也算得,针线女红都好。只是有一样,我家家境平平,家里孩子们多,我们家丫头的陪嫁,与寻常小户算是丰厚了,可与大户人家比,怕人家要挑眼的。我家丫头这些年很是不容易,我也不想她去受那份儿辛苦。小户之家虽贫寒些,只要衣食周全,日子痛快便好。”

    胡文连忙道,“唉,婶婶与我竟想到一处去了。我爹有四个儿子,我排第三,余者三个兄弟都是嫡出,就我是庶出,这会儿依赖祖父的名声别人称我一声少爷,给我些面子,说实在的,将来娶妻,我只怕也不能叫妻儿大富大贵。婶子也知我们大户人家事情多,有时结为婚姻,或是看门第或是看两家合适便结亲了。我因无纳小之心,故而定要寻一个合心的姑娘不可。不然,遇着个不合意的过一辈子,这也忒憋屈了。我这心事,祖父也是知道允准的。”他略吹了下牛,又道,“要说媳妇的嫁妆什么,一个男人,要靠女人嫁妆过日子,那也算不得什么男人。起码,我自认不是那样的人。”

    胡文满是期待的小眼神儿望着沈氏,又问,“我与婶婶说的都是实话,婶婶看我还成不?”

    沈氏笑一笑,“就怕你做不了自己的主。”

    “我敢说,就能做主。”胡文极有男子汉气概的把狠话撂下了,果然,没几日,胡家姑娘就写了帖子,请三姑娘何子衿过去赏花儿。

    沈氏私下同何恭商量过了,“瞧着阿文还算实诚,把他家里的事与我略说了说,现在彼此都没说破,也不要与丫头们说,只当女孩子们之间的走动。”

    何恭道,“倒也罢了。”

    三姑娘不大愿意去,她铺子里还有事呢,沈氏笑,“我着翠儿去给你请了假,也就半日功夫,下午再去铺子一样的。去玩儿一玩儿吧。”

    沈氏这样说,三姑娘只得应了。

    两人都换了新衣衫,其实都是由旧改新的,三姑娘只改了大小,何子衿除了改大小外,则是将襦裙外加了一层半透明的细薄纱罗,裙子便有种朦胧的美感。何老娘评价何子衿,“瞎臭美。”浪费料子!

    小福子租了马车,两人去岁去过胡家一次,虽隔了半年,也还记得一些胡家诸人。胡太太依旧是个和气人,胡二奶奶话很少,胡三奶奶欢快喜谈笑,胡家姑妈眼中带着打量,还有胡家四位姑娘和胡家表姑娘依旧亲热,仿佛她们本就是十分亲密的朋友一般。

    胡三奶奶笑,“早就想着子衿呢,你在家里都在忙什么,也不见你出来。”

    胡太太则唤了三姑娘近前说话儿,胡姑妈先道,“听说蒋姑娘在绣坊做事,今日她们姐妹冒昧相邀,没耽搁蒋姑娘的差使吧。”

    三姑娘淡淡道,“绣坊里请了假。”

    胡姑妈笑,“要是害蒋姑娘被扣工钱,可是她们姐妹的过错了。”

    三姑娘看向胡姑妈,依旧淡淡地,“徐太太说笑了。”胡姑妈婆家姓徐。

    胡太太嗔,“阿平,你这是哪里的话。你活这么大,我也没见你挣一文钱,蒋姑娘小小年纪,既识得字,又会算账,十分厉害。”胡太太说的恳切,笑着握住三姑娘的手,“我年岁大了,就想找你们年轻的小姑娘来说说话儿。绣坊的事还忙吗?”

    三姑娘笑,“做熟了是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。”胡太太笑着瞅向三姑娘身上的衣衫,笑问,“这衣裳是你自己做的,可是好针线。”

    三姑娘坦然道,“原是姑妈小时候穿过的,我改了改,叫您见笑了。”

    “一看就是个会过日子的。”胡太太倒不是看三姑娘会改衣裳满意,她是满意三姑娘的坦然,不是那等畏畏缩缩的性子,胡太太道,“我们祖上是自文襄公起家,那时一样是贫寒之家,文襄公少时,还去芙蓉山上采药卖钱呢。虽如今日子好过些,也时时不敢忘先祖之德。”

    接着胡太太又问了些三姑娘日常的事,中午还留了饭,胡太太笑,“我听说子衿长于厨艺,你们的口味儿定是高的,也尝尝我家的菜如何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笑,“我那不过是在家闹着玩儿罢了。”

    胡三奶奶笑,“你这话就忒谦了,我可是听说芙蓉楼掌柜都想买你烤鸭的方子,你倒是婉拒了,这是为啥?”

    何子衿拿出的是统一理由,笑,“要说我不想挣那钱,那是假话。只是这烤鸭不同别个,要寻了合适的鸭子才能烤制。您家大掌柜是看得起我这小打小闹,只是他尚未尝过好赖,我贸贸然应下,怕是要坑了您家掌柜的呢。”

    胡太太笑,“凭你这句话,他就挨不了坑。”

    胡家倒没那些吃饭叫媳妇站着服侍的规矩,不过胡二奶奶捧回箸,胡三奶奶布回菜,便可坐下一道用饭了。胡家是开饭庄的人家,这菜色自是不错的。

    用过饭,又说了会儿话,两姐妹便告辞了。

    胡太太也让两个儿媳妇与孙女们去歇息了,胡姑妈却是没走,她问,“娘,难不成你真叫阿文娶这么个破落户?”

    “闭嘴!蒋姑娘不过是贫寒些,正经读书识字的姑娘,哪里就破落了?”胡太太也不知自己怎么养出这么个没见识没心肠的闺女来。她年轻时随着丈夫宦游各地,也见识过不少大事小情,情知这世上虽讲究门第出身,可门第出身也代表不了一切。

    胡姑妈将嘴一撇,“哪个大户人家的姑娘会抛头露面的去做活计,更不必说给绣坊做账房,平日里什么人不见。您要真给阿文说这位蒋姑娘,还不如舅舅家的阿燕呢。”

    胡太太道,“阿文的事有我与你父亲,很不必你做主。你也少说这些讨人嫌的话,安生的过日子吧。”

    胡姑妈将帕子一甩,拧身走了。

    晚间,胡太太与丈夫说起三姑娘,评价很公允,道,“倒是个大方的姑娘,说话很清楚,看着是个明白人,性子刚强些。”三姑娘一称她那傻闺女为徐太太,胡太太就知这位姑娘可是个有脾气的人。

    胡老爷道,“要是瞧着品性还成,我去问一问何家的意思。”主要是胡文天天用一幅期待的小眼神儿对着他老人家,饶是胡老爷这辈子见过些风浪,也有些难以消受。孙子这么每日眼巴巴的,热炭团一样的心,胡老爷也不是那不通情理的,既是孙子自己选的,以后过起日子也怪不得人。再者,这个孙子是有主见的,偏生胡文念书上没什么天分,胡老爷琢磨着,给他娶个会过日子的媳妇,以后打理家族庶务,日子也能过得。这位蒋姑娘,好歹做过账房,起码会算账……

    胡太太道,“我就担心老大心里埋怨咱们。”给孙子结这样一门贫寒亲事……

    胡老爷冷哼,“他知道个屁!”俗话说,守亲守亲,孩子对于老人,还是守在身边儿的亲近。在胡老爷看来,大儿子这父亲做的简直混账透顶,胡文虽是庶出,课业上不大成,但品性不错,人也机伶,好好调理,未必没有出路。可自从胡文五年前随长兄回了一趟老家,胡文就没再随长兄回父母身边儿。他便在祖父母身边扎根了,胡老爷又不是傻子,好端端的孩子,倘不是在父母身边儿不好过,如何会赖在祖父母这里。想到这个,胡老爷就一肚子火。

    压一压火气,胡老爷道,“阿文不是那瞎要面子的孩子,端看里子吧,倘是个会过日子的,以后两人齐心,也不怕日子过不好。”

    胡太太应了。

    有胡文催命一样催着,胡老爷极有效率,在三姑娘还没琢磨出胡家的用意时,胡老爷就找何恭提了这亲事。何恭没想到胡家这样速度,吓了一跳。主要是胡文见何家总有媒人上门,怕三姑娘给别人定下,便天天有空就围着他祖父转,恨不能晚上歇他祖父屋里。胡老爷实在给催的没法子,妻子又说蒋姑娘人品不错,虽父母过身,也没个娘家,可蒋姑娘在何家长大,想来何家便是她的娘家了。故而,胡老爷同何恭提及两家的亲事。

    胡老爷道,“我那孙儿,想必贤侄你也知道,读书虽比不上你家两个孩子,也是个认真的人。听他说,当初蒋姑娘救过他一命,说来失礼,阿文当初也不知蒋姑娘姓名,后来打听出来,又自己擅自上门道谢。他就是这样赤诚的孩子,怕我担心,故而未与我说当时险状,后来提及亲事时方与我说了。”一句话便把当初胡文贸然上门致谢的事圆了回去,“我想着,这实在是天上缘分。就想问一问贤侄你的意思,你看,我那孙儿可还成?”

    何恭道,“这,这,这实在突然,我,我得回去商量一下。”

    胡老爷笑,“这是应该的。”

    何恭为难,很老实的说,“我家门第,是高攀您了。”

    “婚姻之事,结两姓之好,说什么高攀不高攀,我为儿孙择媳,素来不看出身,端看人品。”胡老爷温煦笑道,“贤侄莫要多思,我那老妻也见过蒋姑娘,十分珍爱蒋姑娘为人。”

    何恭道,“三丫头很不容易,我也从未想过您会提及亲事,待我回去与母亲商议后,再回复您。”

    一听这话,就知何恭是个老实人。胡老爷笑,“好。”

    何恭回家一说,沈氏先笑,“阿文倒还不错。”有胡老爷出面提的亲事,也体面。

    何恭道,“我只担心大户人家不好过日子。”

    “难不成小户人家日子就好过了?好不好过的得看会不会过。”何老娘咂巴咂巴嘴,“阿文那孩子,初时瞧着似个滑头,相处久了,也还实诚。咱们三丫头也不是木头,就是一样,大户人家妾啊啥的烦人。我是最看不上那些纳小的东西的!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以往我与阿文说话,听他说,他以后是不会纳小的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一乐,一拍大腿,“这事有门儿!”再吩咐沈氏,“跟阿冽说,什么时候叫阿文过来一趟。”

    沈氏应了,又道,“这事也得跟三丫头说一声,问一问三丫头的意思。”虽是长辈做主,过日子的却是孩子们,总得孩子们心里欢喜,以后日子方好过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何老娘心想,还是他们老何家风水好,三丫头在她家也转运啦!嘿嘿,胡家可是碧水县最显赫的人家,何老娘再有想像力也没想过三姑娘会嫁到胡这去啊!一想到此处,何老娘能乐出声来。

    三姑娘听何老娘沈氏说了胡家提亲的事,异常讶意,“这怎么可能?”胡家那样的门第,怎么可能看上她一个孤女!

    何老娘道,“怎么不可能,真真正正的,胡老爷找你叔叔亲口提的亲事。就是常来咱家的阿文,那孩子相貌虽不大出众,却是个实诚孩子。听你婶婶说,以后也不会纳小,这在大户人家可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虽是胡老爷亲口提亲,三姑娘仍道,“可是,他随便结门亲事,也比跟咱家结亲要实惠的多呀。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傻孩子,这是你的缘法呢。阿文跟阿冽是同窗,说来,他念书上有些平庸,为人却很不错,是个担得起事儿的。时常来咱家,不过男女有别,你多是呆在内院儿,自是没怎么见过的。”

    三姑娘默默地:她还真见过何文,每次她傍晚自绣坊回家,何文就跟个傻瓜一样的要瞧她几眼。还会没话找话的说几句“妹妹回来了。”之类的话。只是三姑娘没怎么理过她罢了。

    三姑娘想,何文倒是活蹦乱跳,不像有什么病症的,想来是跟陈志一样,莫不是瞧中她的相貌。三姑娘见姑祖母和婶婶这样欢喜,不好直接拒绝,道,“我想见胡公子一面儿,说几句话,也看看彼此性情是否合适。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这也好。”

    胡文听说三姑娘要见他,当下换了身耀眼锦绣倒饬了个油光闪闪的发型,瑞气千条的去了何家。沈氏简直被胡文晃的睁不开眼,心说这孩子是不是高兴傻了,这是什么扮相啊。不过人都来了,且亲事还没定呢,看胡文一幅既羞且喜的样子,沈氏也不好多说,便让他去了丈夫书房,又命人去叫了三姑娘来,沈氏就坐外间儿喝茶。

    阿念阿冽都知道胡家提亲的事了,对于胡文想做他们姐夫的事儿,两人委实觉着有些别扭。阿冽道,“看阿文哥这叫穿了啥啊?还不如穿学里的衣裳呢。”他们学里有统一制服,做工相当不错。

    阿念道,“头上得倒了半瓶子桂花油,还薰了香。”香飘半里地。

    两人在外头念叨着评价胡文,里头胡文面对三姑娘紧张的都结巴了,“你,你,我,我,啊,妹妹,你还认得我吧。”好半天找回僵硬的舌头,胡文终于说了句俐落话。

    三姑娘心下觉着好笑,道,“你坐吧。”

    胡文立刻就往三姑娘坐的榻上去了,三姑娘脸一冷,他灵活的屁股一扭,坐榻边儿的椅子上,心里敲着小鼓,手指往膝盖的衣服上搓了搓,没话找话,道,“好久没见妹妹了。”

    三姑娘道,“我今年十六。”

    胡文挠挠头,“我知道,这不是觉着叫妹妹亲切么。”胡少年今岁十五。

    三姑娘没觉着叫妹妹就比叫姐姐亲切了,尽管这小子挺好笑,她不想与胡文闲话,道,“我实想不明白,你为什么看中我,我家世十分微寒,你知道么?”

    “我姨娘是胡家买来的丫头,生我时难产死了。我爹在外头做官,我在我爹那里日子不大好过,后来长兄回老家给祖父贺寿,我跟着一道回来,长兄走时,我装病没与长兄一道走,就在祖父母身边儿过日子了。”胡文道,“我就是想娶个对心意的姑娘好生过日子,你家里的事儿我都知道,我,我这种情况,以后是指望不上分家能分多少产业的。我根本没想过娶什么大户人家的姑娘,我就是想娶个能干会过日子不怕吃苦的。因为短时间内,我恐怕没法给你过大富大贵的日子。我,我一见你,就十分钟意,后来打听了你一番,就,就更钟意了。我听婶婶说了,我以后也不会纳妾蓄婢,我自己知道庶出的难处。我家里,就是这么个不好不坏的样子。你别想太多,富户的闺女,我要勉强娶,也娶得来,那些姑娘无非比你多一幅好嫁妆罢了。我难道就要因一幅好嫁妆,便把自己卖了?我敢叫祖父来求亲,就是考虑清楚了。你,你,你觉着我如何?”

    三姑娘素来理智过人,哪怕胡少年一双满是期待的小眼神儿直勾勾的望向她,她仍是道,“我只担心现在不在乎,以后会在乎。”多少男人总将自己的无能推到女人身上。

    胡文笑,“但凡富贵人家,都不是一开始就富贵的。妹妹本就不是缠在树上的藤蔓,我只担心到时万一不合妹妹的心,被你嫌弃呢。”

    三姑娘笑,“你可真会说话。”

    胡文拍拍胸脯,“我句句真心。何叔叔何婶婶对妹妹很是疼爱,何婶婶早盘问过我了,不然我何以能到妹妹跟前诉说心事呢。妹妹放心,我虽不才,以后也不会叫你受委屈。倘不是见了妹妹,我都不知世上有这样天造地设之人。”

    “快闭嘴吧。”真个羞死了,怎么这样叫人起鸡皮疙瘩的话都能说出口呢。

    胡文嘿嘿一笑,脸上也有些羞,“我也不知为啥,一见妹妹,我这些心里话就不由自主的往外跑。”

    三姑娘在确定胡文的确没什么恶习之后,就对这桩亲事点了头。胡文不嫌她微寒,她自然不会嫌胡文庶出。有胡文催着,两家合了八字,换了庚帖,又去算定亲的吉日。胡老爷着人给任上的长子送了信,告知长子,胡文定亲的事。

    阿念阿冽觉着晕乎乎的,怎么感觉一转眼,五颜六色的胡同学就成了姐夫呢。

    ☆、第153章 奶奶

    先合过八字,看是上上大吉,胡家人很是欢喜。哪怕只作安慰,也觉着新娘子虽有些命硬,不克婆家就成。

    接着胡家请了媒人正式上门提亲,何家笑眯眯的应下。媒人是胡家的一位族亲,娘家姓冯,冯氏将三姑娘夸成一朵花儿,又很是捧了回何老娘与沈氏,冯氏道,“您家的姑娘,咱们阖县都是数得着的。太太、奶奶实在会调理人,怎么就把个姑娘调理的跟水葱似的。我一见您家表姑娘,就爱的不行,跟我家阿文实在再般配不过,两个孩子,就是那郎才女貌,天作之合。”

    媒人提亲后,便是纳采。男方送上首饰绸缎,女方回以笔墨针线。

    纳彩后的问名纳吉相对简单许多,不过走个形式,因早合过八字,再没有不吉利的了。接着就是纳征,纳征便是送聘礼的意思。有胡文催着,何况家里是有例的,这聘礼备的也快。胡家虽是碧水县一等一的显赫人家,奈何孙辈人口不少,聘礼于何家而言自是十分丰厚,但相较于陈家这等豪富,还是有一定差距的。当然,胡家的聘礼中多了风雅之物。

    除了习俗约定之物,胡家的聘礼中聘金便有五百两。

    其实定亲的聘礼,男方送过来,女方也要还礼的,或是男方聘礼的一半,或是自备礼物。一家子商量之后,便将男方聘礼还了一半回去。当然,聘礼里给女方的首饰是不用还一半的,但其他茶果糖米连带聘金都还了一半。

    茶果之类何老娘便不大心疼,她老人家心疼的是那二百五十两银子,奈何儿子媳妇纷纷劝她,自家虽不比胡家,也不好落下个贪财的名声的。何老娘只得割肉一般的点了头,私与三姑娘絮叨,“你叔你婶啊,都是傻要面子。有这二百五十两,能给你置办许多嫁妆的。”

    三姑娘劝何老娘道,“姑祖母,用余下的钱,也能置一幅不错的嫁妆。”三姑娘以往根本没想过自己能用好几百两来置嫁妆。当然,即便如今有了银子,三姑娘也不是何老娘的性情。倒不是三姑娘就清高不爱财,实在是三姑娘觉着,自家虽不是富户,可这女方的回礼也不好叫胡家小瞧。倘真将五百两银子留下,胡家即便不说什么,心里想什么就不知道的。何况陈二妞定的是胡家三少爷,定会比她出门早。她的嫁妆,哪怕五百两都用尽了,想来也是没法子与陈二妞的嫁妆相比的。既如此,倒不如就老老实实的别贪这银子,也能给胡家留个好印象。何况,三姑娘自幼就能自己做活挣钱,二百五十两在她眼里也是不得了的一笔巨款,可她不信她以后就挣不到这些钱了。故而,三姑娘并未汲汲于这些聘金,心下也认同表叔表婶的做法儿。

    便是有三姑娘的安慰,何老娘也是叹了一整天的气,之所以只叹一整天,是因为第二日胡文悄悄把银子拿回何家了,他与何老娘道,“本就是给妹妹的,别个兄弟下聘一样有这银子,您老退回去做甚,给妹妹的还不就是给我的,叫妹妹瞧着置办些喜欢的东西吧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当下喜笑颜开,与沈氏道,“咱们阿文,一看就会过日子。”当下命余嬷嬷把银子收了,与胡文道,“我是想着给三丫头置办些田亩,以后你们过日子也有个出息。别小看田地,发不了大财,细水长流呢。”

    胡文笑嘻嘻的奉承何老娘,“还是姑祖母有见识。”其实何家把聘金退回了一半也不是没好处,起码他祖母便说,“真是一家子实诚人。”起码不是那等见钱眼开的,还是将这钱给了孙子,胡太太道,“他家把聘金退回一半,可见知礼。蒋姑娘家里不大富裕,这是咱们实话实说,自来用男方聘金置嫁妆也是常事,你把这钱悄悄给她去,叫她拿着置办嫁妆,到时体体面面的出嫁才好。”

    胡文便又给何家送回来了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胡文此举深合何老娘之心意,何老娘当时就叫留饭,还狠赞了几句胡文的发型啊衣着啊之类,硬将胡少年赞的小小羞涩了一回。

    过了定礼,胡家去朝云观卜算了成亲的吉日,因胡文年方十五,还正在上学,便将成亲的日子定在了来年的腊月十二。